网站首页 楹联文化 最新动态 会员作品 学友互动 文艺集萃 关于我们
公告: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楹联文化 > 理论研讨 > ->正文阅读
楹联文化对科技普及的影响初探
小贴士: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http://www.cqylxhw.com/    更新时间:2015-02-03 17:18:05     查看次数:0 人/次    

楹联文化对科技普及的影响初探
 
    我爱上楹联文化是从1992年开始的,当时,我参加了县新闻社(原丰都周报社)举办的迎春征联活动,给我颁发了一本由中国楹联学会原副会长常江先生编著的《楹联知认手册》。从此,我爱不失手,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对工作、学习以及科技普及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楹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国粹。应用楹联文化为载体,是科技术普及工作的一种新型普及形式。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较有益探索,找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五种普及模式。
    一、“会议”普及法:即利用各种技术培训,工、农业生产动员大会等为阵地进行科技普及。撰写1——2副楹联贴于会场,既可提整势气,又可使科技意识深入人心。举几例:
    1、1992年3月5日为全县蚕桑基地建设大会而作:
    春播科学规模双粒粟;
    秋到效益速度一齐收。
    2、1992年5月22日为全县蚕桑基地建设大会而作:
    坚持规模、坚持集约、坚持高质、坚持自力,用科技翻新基地是当今主见;
    反对细小、反对粗放、反对低速、反对夸张,以效益说话蚕桑亦作古风流。
    3、1992年5月19日为全县蚕桑生产大会而作:
    快中求量、量中求质、质中创优、优则夺魁,全靠规模同科技齐驱方显英雄本色;
    慢里缺速、速里缺音、音里生畏、畏而止步,半疑胆略与务实并蒂难施事业宏图。
    这些联语旗帜鲜明,鼓动性强,对推动我县当时的蚕桑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蚕茧的产量质量均大幅度上升。1997年全县发种82868张、产茧227.1万公斤、分别比1988年递增7.04%、11.07%。主持实施的《丰都县蚕业产业化技术推广》项目1999年度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是重庆市直辖已来以县级独立实施的首个获奖项目。
    二、“春联”普及法:即,利用春节期间县委、政府的文化下乡等。应用楹联的形式,把科普内容及其内涵普及深入人心。共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利用文化下乡进社区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与书法协会相结合,利用春节期间为农民和居民书写春联,主题是“楹联书法进社区,科技普及入心灵,营造节日欢乐祥和的氛围。”举个例:
    春归大地人间暖;
    技送神州财富多。
    精耕细作丰收岁;
    长治久安稳定年。
    这些联语,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有一定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另一种是应征方式,即别人出对,我们应对。这方面我也坚持了数年,对扩大影响有着积极的作用。举个例,从2004年开始至2011年连续8年应对与南川楹联学会的春节征联活动,在此活动中,我多年初评为“全国有奖征联入选联家”,其成果也较丰硕,举两个例:
    出句:神舟探秘,划破银空震世界;
    对句:龙笔填词,点出诗眼撼人间。
    出对:荷塘种荷藕,绽荷花,绕荷莲,撑起荷伞遮日月;
    应对:稻田栽稻苗,孕稻穗,产稻子,鼓圆稻筐定乾坤。
    联语把科普的内涵融入到了诗中。颇有情趣。
    再一种是应征中央电视台春晚征联。由中央电视台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剧组、中国楹联学会举办的2011年春节晚会征联出句征集活动,自2010年12月1日开始收稿,至2011年1月10日截稿,共收到网友踊跃提供的出句八千余条,经中国楹联学会组织专家评选,共评出以下80副优秀出句。我全部应对。举两个例:
    出句:虎给力,兔接力,大家齐努力;——孙宗会 
    对句:耳听春,技催春,举国共欢春。——秦湘
    出句:和美、和谐、和睦、和平,四合大院;——何跃清   
    对句:发明、发迹、发荣、发展,一行新诗。——秦湘
    每副联语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对科技的信仰。
    三、“活动”普及法:即利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活动进行普及。举个例: 
    科普日照九州灿;艳阳天辉百姓欢。
    节能减排排榜首;种草植树树新风。
    新城美化人心快;名胜久传翰墨香。
    城乡绿化山河美;生态平衡人寿长。
    社区公约约南北;心态文明明是非。
    竹海逢春从从碧;社区管事处处清。
    种草养花生态好;兴家创业社区行。
    生态家园文明建;居民事理公道行。
    环境美,小溪流,竹间赏月三春醉;
    稻花香,佳雨润,技里藏金五谷丰。
    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同为四化;
    人流、物流、车流、水流,管理争一流。
    这是一组为我县2014年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撰写的楹联作为宣传用语,当时是以文件的形式发至各乡镇科协、各学会协会、农技协以及全民科素质领导小组成员等单位。社会反响良好。
    四、“征联”普及法:即以征集楹联的形式面向全国征联,以扩大影响。
    2009年由我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我们科协承办,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面向全国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有奖征联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得到了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楹联学会、中国楹联学会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本人荣辛组织并负责了编辑工作。
    从2009年2月17日开始,我们先后在鬼城丰都网和《民间对联故事》杂志上登载了“鬼城丰都科学发展观全国有奖征联活动的启事”之后重庆市科协网和中华国粹网等谋体相续转载。得到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28个省市和港澳地区各界朋友的热烈响应,共征集作品4548件。1238位作者参与。入选选作品2009副(576人次)。经国家、重庆市、丰都县三级楹联学会评审,评出特等奖8名、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4名、优秀奖100名。
    本次活动的最特点:
    1、内容丰:以“科学精神”、“科教兴国”、“科技致富”、“科技创新”、“科普(技)馆”、“科委”、“科协”等名词为主要内容,以“科”字头载体。大力宣传各行各业践行科学先导作用、创造精神、伟大力量、突出成就。弘扬了科学精神,普及了科学知识,传播了科学文化。联语集中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科学发展观,走科教兴国、科技强国之路的愿望和心声。
    2、参与广:该活动得到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28个省市和港澳地区各界朋友的热烈响应。从社会层面来稿看:工农学商兵都有。工人中含下岗工人。农民中含基层村社干部。商业中含个体户和企业家。部队有大校,有士兵。学生中有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小学生;
从年龄角度看:年龄最大的92岁,年龄最小的15岁。
    从科技人员来稿看,他们中有技术人员,有工程师,有教授、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
    从网络来稿看:有中华国粹网,联都网等网站的版主、站长或校长。
    从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来稿看:有会员,秘书长,有省市级学会的会长,有中国联坛100佳大师,有中国联坛10佳大师,有获得梁章钜奖的专家。但他们都没说他们是什么身份,是在凭实力参赛,这种精神真是难能可贵。
    3、规格高:实行三级评审制。即由主办方初评,丰都县楹联学会组织11人组成评委;由重庆市楹联学会组织5位楹联艺术专家复评;中国楹联学会组织5位楹联艺术专家终评。终评的结果,将每联以实姓实名公示了一周。结果无异义。这是我县楹联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举措。
    4、主题明。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以赞美祖国,颂扬重庆,推介丰都为载体。旗帜鲜明地歌颂了科学发展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和作用。举个例:
    文明击节,科学操弦,玉润珠圆,城乡高奏和谐曲;
    重庆回春,丰都焕彩,谋深虑远,上下坚持发展观。
    联语顺嵌了“科学发展观”一词,内容有意境,有诗意,且切情切景。
    5、质量佳。该书不仅坚持了传统的联律标准,而坚持了创新。一是坚持了有规则地顺嵌的同时,总结出了顺时针、逆时针、扭绳式、“V字形”、“S字形”、“O字形”等多种模式,因为科学是讲规律的。二是坚持所嵌之词在上下联做到相对不一边倒,因为对联关键是要对。这两个坚持有新意。例:
    科学能启智医愚,砸开迷信千重锁;
    教育可兴国济世,打造文明万里天。
    联语做到了顺嵌“科教兴国”一词,且相对不一边倒。歌颂了科学教育的作用,很有气势,婉转多彩。不仅坚持了联律标准,更坚持了质量符合思想性,做到内容与时代合拍,体现正能量。可以说,这次活动是向封建迷信等一切“伪科学”的大宣战。
    五、“挑战”普及法:即挑战自我,向更的目标奋进。楹联最难的“绝对”。所谓“绝对”,是指某人出上联或下联后,自已对不上,经征联等多种形式仍对不上,或若干年后,甚至上百年后都没有人能对得上的联。特点是一旦得到理想的配偶,珠连壁合,妙不可言,令人拍案叫绝。古往今来,有的对联因出句过于奇巧,使人难以应对,人们称之为“绝对”、“绝联”或“悬联”,美其名曰“片玉”。
    最近,我收集整理了一本书,书名叫《绝对配偶赏析》,本书收集了古今“绝对”613比,其中已对上的有553比,占总数90%以上,约14.5万字,共分三篇。第一篇,撰写了蒙智扉、黄太茂著《古今求偶妙联》书收集的多数为参赛缺“一等奖”的联有162比。第二篇,撰写了牛宏泰著《千古才情万古对》书中收集的“绝联”有256比。第三篇,撰写了梁石、梁栋著《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书中收集的“绝联”有135比(含常江等楹联艺术家收集的)。目前,这三本书,是我知道收集“绝联”最多的书籍。他们收集的内容都各有其特点,也有交叉的情况,本书已剔除了重复部分。目前此书已由中国楹学会原会长孟繁锦先生在世前命名并书写。2015年12月已与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正式签订了合同,2015年5月底出书。该书有很大一部分内容与科技普及有关。举个例:
    出句:南湖延水中南海; 
    对句:北碚成都大北京。
    注:1991年中国楹联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举办全国征联出此出句。难点:一是“南湖”、“ 延水”、“ 中南海”三个地名是建党时期、抗日时期、新中国时期的代表,阶段性很强。二是句中两个“南”字重用。三是水由湖入海意义贯通。“延”字既作地名词,又作动词。由于难度大,尽管应对者踊跃,无人获一等奖,遂成绝对(蒙智扉、黄太茂著《古今求偶妙联》第81-82页)。
    对句难点:一是“北碚”“ 成都”“ 大北京”三个地名与建“都市”有关。北碚,在重庆市,在1937年到1944年间,重庆作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1939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而北碚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被誉为“陪都的陪都”;成都:在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大北京:是吴良镛先生,2012年2月27日,他带领团队首先提出“大北京”规划的概念。二是句中两个“北”字重用。三是“都市”是由“石块”砌成的“城”,意义贯通。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之不易。“成”字既作地名词,又作动词。碚:“石”与“咅”联合起来表示“把散开的石头聚拢或把聚拢的石头扒拉开”。还有可当“蓓蕾”讲。
    出句看上去好象是几个城市地名的堆砌,不起眼,但实则包含着作者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对句同样用城市地名,回顾我国历史的变迁,颂歌了祖国的大发展大繁荣。暗喻城市的美丽的背后,源于有科技含量高的规划科技、建筑科技、园林科技等作支撑。
    “绝对”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智慧冶炼的结晶。能完美配“偶”,更是锦上添花。研究和应用它,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也是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极好方式,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不难看出:应用楹联艺术,可使科普事业的普及半径扩大。有人说:“只有支点,我可把地球撬转”,那支点在哪儿?我认为就在这儿!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创造科学方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随着中国文化复兴的进程加快,楹联文化将是人们越来越喜闻乐见的形式。

 
                                                                          秦  湘
                                                 二〇一五年元月九日  

 相关信息列表:
· 【学会文件】重庆... · 重庆市楹联学会第... · 重庆市楹联学会完... · 玉带河生态文化公... · 重庆市楹联学会举... · 津渝携手谋发展 ...
· 重庆市楹联学会2... · 重庆市楹联学会2... · 永川区楹联学会举... · 重庆市楹联学会文... · 重庆市楹联学会2... · 重庆市楹联学会楹...
 打印此页 | 关闭此页   
| 楹联文化 | 最新动态 | 会员作品 | 学友互动 | 文艺集萃 | 关于我们 |
Copyright © 2002-2022 重庆市楹联学会-重庆楹联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案:渝ICP备13002673号-1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81号4幢101室 邮编:400015 信箱:cqyinglian@qq.com cqsylxh@sina.com   联系电话:(023)63895598 本网站建议您使用IE浏览器。发布信息来源为投稿及网络,作者个人观点文责自负。